跳至内容

电商企业注意!10月1日起"投流费"税前扣除大调整!(附应对方案)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广告法执法指南》明确:企业推广费用税前扣除规则将发生重大变化!哪些企业最受伤?如何合法节税?小财喵为您深度解读。

一、政策核心解读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7月4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适用问题执法指南(一)》,关于电商推广费用的核心规定如下:

1.扣除标准:自2025年10月1日起,企业投流费用统一归类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额度不得超过年度营业收入的15%,超出部分需计征企业所得税

2.特殊行业规定:对于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企业,上述费用的扣除限额提高至销售(营业)收入的30%。其超过30%的部分,允许结转至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3.不允扣除: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4.适用范围: 新规涵盖各种形式的线上推广支出,包括电商平台投流费用、信息流广告等线上推广支出等。

5.合规要求: 需要取得市场推广费或广告宣传费发票,若企业无法取得合规广告业发票,相应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6. 超出处理:超出限额部分可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一般企业最长3年,特殊行业无年限限制。


典型场景示例

小李在深圳做女装电商,一年的店铺总营收200万元,全年投流费用60万元(主要用在抖和淘)。

按照新规:

税前可扣除投流费上限 = 200万 × 15% = 30万元

但企业实际发生投流费用60万元

也就是超标部分 =60万元 - 30万元 = 30万元

这30万不能抵税,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30万元 × 25% = 7.5万元


三、哪些主体会大受影响?

新规下,以下类型经营主体的税务风险及经营压力可能显著增加:

①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流量成本高,客单价相对较低,推广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往往易超过15%甚至20%以上,极易触及扣除限额。

②初创品牌或成长期企业: 市场拓展阶段常需投入较大比例的推广费用进行用户获取和品牌曝光,推广费占营收比例普遍畸高,将受到新规更强烈的冲击。

③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商家: 如有刷单、隐匿销售收入等情况的企业,其推广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关系将极易异常显眼,显著增加成为税务稽查重点目标的概率。


如何应对?三步构建合规防火墙

面对即将实施的新规,提前进行财税规划和运营调整至关重要。我们建议您从以下方面着手:

01展开风险评估与历史复核

算清 2023 - 2024 年投流费超支额,用 “结转扣除”(超支部分可转以后年度扣)减补税 。检查发票类型,开 “技术服务费” 的,补合同、ROI 数据证明业务实质 。核对平台报给税务局数据,避免 “投流费” 与 “收入” 不匹配触发稽查 。

02优化推广策略与费用结构

精细化费用预算与控制:严控推广费用在目标营收额15%(或特殊行业30%)以内,推动运营由“粗放投放”转向“精准转化”。

探索多元化营销渠道: 降低对付费流量的单一依赖,积极发展内容营销、私域流量运营(社群、微信生态)、口碑营销、异业合作等低成本、长周期获客方式。

03构建并完善财税合规体系

定期财税健康检查: 与专业财税顾问合作,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与合规诊断,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主体类型与注册地优化: 审视当前企业组织形式(个体、公司、合伙企业等)的税务效率。评估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选择更具税收优惠的注册地(如优质产业园、开发区)设立主体或迁移的可能性。

建立健全内部管控制度: 完善费用审批、发票管理、会计核算及税务申报等环节的内部控制流程,提升整体财税合规水平。

国家层面对电商推广费用的监管明晰化与税务处理趋严,是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税收征管的必然趋势。对于电商经营者而言,这既是合规性的挑战,也是审视运营效率、提升内控管理的契机。


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适用问题执法指南(一)》

整理编辑:小财喵财税 | 专注深圳、广州企业注册、记账报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为准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电商平台涉税信息报送新规解读!